倾心调解 和谐一方

2009-05-04 15:31










  杨松,41岁,中共党员,研究生,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审判员。她先后从事民事审判、刑事审判、审判监督及立案工作,多岗位的角色转换培养了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她始终坚持立足本职、沉稳办事,保持人民法官应有的秉公执法、文明办案的良好形象。她善用调解解决纷争,用温馨促进和谐,及时有效地化解民事纠纷,使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08年共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1174件,做到了“日调三案”。她先后被授予“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去年曾获得市法院组织的首届“公正爱民好法官”评选活动提名奖,今年荣获第二届“公正爱民好法官”。
  杨松即是“温馨调解室”的主审法官,又担负着窗口的立案工作,同时还是24小时“贴心热线”的咨询法官。她十五年如一日工作在审判一线,超负荷工作使她患上了心脏病、眩晕症等多种疾病,并留下了右耳失聪的后遗症。她把自己的疾病当作小事,把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视为大事,积极推行“快捷、灵活、便民、省时”的庭前速裁调解模式、“温馨调解工作法”,在宽松温和的氛围中,在心平气和的交谈中,将纷争和矛盾化解在法庭之外,促使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减少诉讼负担。
  去年初,一位太婆拄着拐杖走进立案大厅,激动地说“要告状”。杨松忙将她扶进温馨调解室,端上一杯热茶,“太婆,您先喝口茶,坐下慢慢说。”拉家常中,杨松得知她丈夫早年去世,膝下只有养育了20多年的养子阿峰一人。而养子常以“忙于打理生意”为由,既不看望老人,也不支付赡养费。
  了解到这件“家事”的症结所在,杨松当即与老人的养子取得联系。当养子赶到法院,准备和老人对簿公堂时,却看见老母亲坐在调解室舒适的沙发上喝着热茶。杨松和气地对他说:“我们已经聊了很久了,正好你来,一起谈谈吧。”
  杨松将太婆内心的苦恼一一告诉他,“太婆含辛茹苦,将你养大成人,现在只有指望你能多陪陪她,让她能安度晚年。”同阿峰聊着法律、亲情和义务,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面对养育了自己20多年、如今已满头白发的老母亲,阿峰愧疚不已,当场保证:“法官放心,我一定好好赡养老母亲。”在温馨调解室里,喝茶聊天之间,矛盾烟消云散,司法的面孔不再冰冷。
  去年5月,农民工张毅接过5,900元赔偿款时,热泪盈眶,满怀深情地对杨松说:“我的一家老小全靠我的一双手来养活,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履行得会这么快,是江岸法院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张毅受地板经营部经理陈纪的雇佣安装地板,不慎被电锯锯伤左手食指,经鉴定为十级伤残,张毅求助于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向本院递交了起诉状,立案后,杨松马上通知陈纪应诉,其情绪异常激动,认为张毅的伤情是其不谨慎造成的,拒不赔偿,杨松对其耐心劝导,并告知了陈纪解决此案的途径,经过数次做工作,陈纪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同意接受调解,杨松趁热打铁,最终使双方达成了最佳的调解方案。
  杨松尽心竭力解难案,坚持不懈地总结审判经验,摸索总结出“四法”调解技巧:“趁热打铁”法、“冷却处理”法、 “耐心引导”法、“一气呵成”法。原告黄某因对与其签约的被告某婚纱有限公司在婚礼摄影时少了接新娘、闹门等镜头,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退还摄影费、赔偿精神损失费。被告则称,对部分拍摄不佳的镜头进行删减,是其工作的正常处置范围,杨松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对被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析之以法,终于使其承认服务不完善,并当庭补偿原告损失。这起历经半年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由工商部门调解仍未解决的纠纷,在“温馨调解室”里,经过她耐心细致的调解,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就得到圆满解决。
  在办理有上访苗头的涉法案件时,杨松坚持倾情调解,尽力解弱者之愁,排百姓之忧。某花鸟市场88家经营户诉业主违约案,诉讼前双方发生严重冲突,盆景被砸,人员受伤,就连前去调解的110干警都被扯破了衣服。当时正值十七大召开期间,为防止引发群体性矛盾,接到案件后杨松即刻赶到花鸟市场,看望受伤的经营户,进行现场调解,经过一番辩法析理,耐心劝导,使双方达成补偿的初步意见。谁知第二天被告反悔了,经营户对此极为不满,当即写好大字报,制作好横幅,准备去示威游行、上访上告。
  听到这一消息,杨松又马上冒着大雨赶往花鸟市场,在风雨中,她站了两个多小时,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做劝导工作,并承诺法院一定将纠纷妥善解决。最后,经营户表示愿意听从法院调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法院,仔细梳理了整个案情,决定分头开展调解。杨松挨家挨户地走访经营户,与被告方积极沟通,经过不懈的努力,双方一点一点地磨合,协商一步一步取得进展,六轮调解下来,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联名给法院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浩然正气,为民解忧;共建和谐,同创文明”。
  2008年7月11日,院里为杨松配备了一部小灵通,以方便当事人,开通了24小时法律咨询电话。不论是在凌晨5点,还是在深夜1点,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开通以来,平均每月她接听来自各地咨询电话300多次,这部咨询电话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贴心热线”。
  在温馨调解室开展调解和接听24小时贴心热线,成了杨松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的一扇窗口,正是这个平台让她接触了更多渴望法律帮助的民众。一位通过媒体报道而知晓“温馨调解室”的女学生婷婷从上海发来求助信,希望法院帮助追讨抚养费。原来在婷婷六岁时,父母协议离婚,孩子由女方抚养。之后母亲带着女儿到上海打工,一去十年。至今,父亲老马仅支付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面对这场相隔千里、跨越近十年的家庭纠纷会了结吗?第一次组织婷婷的委托代理人与老马进行调解,双方在近三个小时的陈述中各执一词,杨松始终静静地听着,给彼此充分倾诉、交流的机会。两天后,她组织了第二次调解,在老马打开钱包向她提交身份证的一瞬间,杨松注意到他包里有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经证实,这正是婷婷小时候的照片。她敏锐地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调解,说到动情处,老马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表示愿意支付抚养费。消息传到上海,婷婷母女俩在电话那头激动不已:“真没想到,我们只是向法院发出了一封求助信,就解决了上十年的纠纷。”
  工作中的杨松充满了爱民之情,在日常生活中她还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武汉科技大学的张诗、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频和一位孤残老人杜静勤,常年得到她的经济资助,她向二名贫困生学费、学习用品和衣物,经常去看望和陪伴这位老人,以各种形式给其精神慰藉。杨松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法官爱人民的朴实情怀。

(编审沈小红 责编叶青)